top of page
RF15_Tee.gif
Kick Garage
2AS
kick cafe
廣告募集.gif

以更小的引擎與更輕的車體為車壇奠下新指標 - Triumph T20 Tiger Cub

Writer: VitoVito

在上個世紀60年代前,全球車壇都是由英國車所領軍,Triumph就是在這樣的時代下與來自美國、日本以及其他歐洲對手劃下了明確分野。當時在Triumph旗下一款被稱為“Tiger Cub”的產品,也在這時候憑藉著更小的引擎與更輕的車體,在歐陸市場上為輕量級車款奠下全新指標!

只要說起Triumph的豐功偉業,許多人最先想到的,往往都是1955年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創下的193mph最高速紀錄。這項殊榮雖然讓“Bonneville”因而成了Triumph名號最響亮的產品名稱,但是除了Bonneville這款搭載650cc雙缸引擎的車款,在距今70多年前的50年代,Triumph其實還出現過“Baby Bonnie”與“Tiger Cub”這些稱號,也就是本篇所要介紹的T20。

自從二戰結束後,大排氣量引擎的摩托車就全面進入四行程多汽缸時代,只有排氣量較小的引擎才會採用二行程設計,Triumph著名的“Speedtwin”系列就是在這時候誕生的。儘管人們已經逐漸習慣更大的引擎所帶來的速度與馬力,但是1953年問世的T15 Terrier,卻成功以它僅150cc的四行程單缸引擎在稅率較低的輕量級市場上竄起。而T15也正是T20的前身,而且在1956年停產之後,源自T15的“Baby Bonnie”與“Tiger Cub”這些稱號,也就順理成章由T20所獨享了!

T20在Triumph旗下服役的時間非常久,在1954年問世後就持續生產到1968年,這段期間T20的車架曾經有過一次進化,也就是在1957年時為後軸導入了減震效果更好的搖臂。引擎則是始終維持著200cc的排氣量,但是凸輪軸與點火系統卻也經過多次改良。到了60年代後甚至更延伸出多種版本,除了標準版T20之外,還有供人參賽用的T20C與T20S,之後又發展出更適合越野的T20 Trial、T20 Scrambler Lights、T20 Mountain,甚至還有在玩家眼中非常珍稀的軍用版T20M和T20WD等。

上述這些衍生版本都是共用相同的車架,引擎亦都是在缸徑63mm、行程64mm之下維持著200cc的排氣量,但是隨著不同的訴求與用途,Triumph在設計階段也針對不同版本而為凸輪軸角度與壓縮比做了修改。例如T20S和T20SL的壓縮比就高達9.0:1,但是標準版T20卻僅為7.0:1。

如果單純從外型部份來看,你會發現T20的輪廓似乎與同時期的6T、TR6或T120這些搭載650cc雙缸引擎的老大哥們非常近似,包含頭燈罩、油箱配色、座墊和土除等都有著一致的家族特色。但是若從數字上來比較,則又不難發現T20的尺碼其實是比起老大哥們要足足小了一號。

T20的車架非常嬌小,在頸部之後的上管高度被刻意降低,因此曾經傳出剛性不足的問題。軸距只有1245mm,但是同時期的T120卻是長達1403mm,而且不同於TR6或T120的前後輪是採用18/18或19/18吋配置,T20的前後輪都是17吋直徑,嬌小的車體更讓乾燥重量得以壓低到95kg。也因為身軀如此輕盈,所以T20搭載的那具200cc單缸引擎即使只有14hp的出力,但是搭配4速變速箱後卻還能夠輕鬆跑出97km/h的最高極速!

至於本文主角,則是屬於1963年出廠的標準版T20 Tiger Cub。而誠如50~70年代的英國車現存於台灣的數量非常少,至今車況還保持良好而且可以正常上路的T20,據說從南到北更是不超過10部。不過本文這部T20其實也是耗費了近一年時間,才終於為引擎完成了徹底翻新。

說到玩老車這件事,多數人最擔心的肯定是零件問題,但是一講到“老英”,那麼就可能會再多出“妥善率”與“該找誰修”這一層疑慮。其實相較於老日本車,早年的英國車的確是在品質方面粗糙許多,但是在耗材與各種零件的取得上卻是比同時期日本車要來得容易。這是因為老一代英國車在全球都有玩家們支持,尤其是60~70年代的Triumph、BSA和Norton,因此在市場達到一定規模之下,網路上自然就會出現不少專門販售零件的業者。

相較於零件問題,“該找誰修”恐怕才是最讓老車玩家們困擾的。或許你也聽過這樣一句話:「在台灣的老車都不是被騎壞而是被修壞的!」這其實是因為早年資訊並不發達,許多店家或老師傅在維修時也就更容易遇上瓶頸,無論是缺少關鍵性零件或技術層面無法克服,為了達成目的最終往往會祭出各種怪招,這也就是現今有些老車拆開引擎後會令人驚奇且哭笑不得的原因。

其實在2025年的今天,無論是玩老車或修老車,都會比起30年甚至40年前要來得容易,這一切無疑是拜網路資訊普及之賜。在爆炸圖、零件編號與維修手冊垂手可得之下,要買錯零件的機率已經少了很多,所以對玩家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讓你信賴的店家,而荷包要夠飽滿當然更是一大前提!

Special Thanks:Hallows Motorcycle

Comments
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Tumble

© 2018 FREE BIKER MAGAZINE

bottom of page